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15

托福考試技巧&心得---閱讀篇

前言:

開始前,相信不少人有疑問,托福的閱讀有什麼專門的單字書嗎?當然,如果你是在準備GRE等級的考試,托福的單字量對你而言就是一塊不算大的蛋糕(也是有難度的意思)。對我而言,廣泛的閱讀就是增強托福單字量的不二法門。畢竟你無法預測考試的文章內容,想急就章的背單字書效果有限。畢竟有留學夢的人都是把目標放在英文可以一直進步的目標,而不只是一次考試。


如同我上一篇有提到,閱讀雖然廣,但也是根據一些領域來出題的。真要準備可以從看科學、人文、歷史、生物、天文、藝術社會學地理等文章開始看起,也就是為什麼我十分的推薦國家地理頻道的雜誌。


具備條件:

1.      足夠的字彙量


雖說ETS不建議考生去看懂文章內所有的字彙(也不太可能),不過沒有一定的單字量連理解也成問題了,更何況作答。舉個例,當你聽到「足夠的」、「充足的」,會想到哪一個單字呢?

基本款當然是enough,進階一點就是sufficient。再者,托福最愛用的兩個字為adequate以及abundant。熟悉嗎?讓我們做個小實驗:以下是托福曾經出現過的單字,扣除專有名詞和過於冷僻的字彙。稍微做一下小測試,自己認識幾個呢?


認識
不認識
Circumvent

    
Collaborate


Ambivalent


Eligible


Enumerate


Vaccine


Succumb


Synergistic


Impediment


Locomotion



嗯,認識一半以上比較保險,這些並不算很難的單字。

2.      妥善的時間分配


一個小時完成三個題組,也就是說20分鐘要完成一個題組,也就是14道題目。我個人是有留檢查的時間,所以我一個題組是花15分鐘來完成。扣掉看文章的時間差不多一分鐘一題,時間真的非常壓縮。一般來說,對於初學者或閱讀速度較慢的人我是建議18分鐘完成一個題組。

有一點十分重要,由於畫面右上角會顯示剩下的時間,請務必跟著你的時間安排走。18分鐘過了(計時器會顯示剩餘42分鐘),就開始下一個題組,無論有沒有寫完。有太多人為了完成題組而拖延時間,導致第三個題組只剩下5分鐘,只好電腦選號。

哪些題目需要馬上作答,哪些題目需要多花時間,文章中後段會介紹。

3.      Scanning


Scan即為掃描的意思,這邊就是說不需要把整篇文章鉅細靡遺的研究過一次,研究完了時間也到了分數也沒了。抓出段落的主旨是閱讀時的重點,盡可能的減少花在看文章的時間。

  "However the era of pervasive robotics, when they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fabric of daily life, is long yet due. Just like computers and smartphones, the ubiquity they achieved is via profound customization. The range of functionality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innovations in design and advances in various algorithms, such as computation, data storag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 all benefited by the progress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看似複雜,加上一些較深的單字,確實會讓讀者卻步。可是稍微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重點其實很單純。

  "However the era of pervasive robotics, when they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fabric of daily life, is long yet due. Just like computers and smartphones, the ubiquity they achieved is via profound customization. The range of functionality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innovations in design and advances in various algorithms, such as computation, data storag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 all benefited by the progress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就這樣,後段斜體的部分只是在舉例。重點只有兩項:

A.      機器人的世代還早。
B.      電腦與手機的普及化是透過客製化的功勞。

4.      文章整合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把第三點scan完的成果組合起來。

5.      耐心,強大的耐心

不用多說了,如何在一小時中保持著高度的專注相信是高分的關鍵之一。


閱讀習慣:

開始之前,讓我們先評估一下自己讀英文的習慣與狀態,稍微看看以下的表格:


我對於科普的文章感到無趣。


閱讀中,我看到不懂的單字會停下來,先查字典。


我看到充滿專有名詞的文章會覺得我應該看不懂。


我不喜歡看太長的文章。


我的注意力會隨著時間經過而急遽下降。


沒有一字一句弄懂整篇文章,我覺得不算是讀過。


看完長篇文章,我無法立刻講出文章的大意。



最理想的答案當然全部都是。如果「是」偏多,表示托福閱讀可能不是你的強項。簡言之就是考起來會很辛苦,需要多花時間準備。


出題方式:

基本上,閱讀的題型非常固定。大致上可以分為下列十種類別:

1.      Vocabulary (單字題)

建議一看到題目馬上作答,直覺用在這邊就對了。要注意的一點是,題目是要求選最接近的意思喔,不是同義詞。

EX:

The word “substantial”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protected
B: man-made
C: large
D: famous

substantial (adj.) of ample or considerable amount, quantity, size.

雖然說是看直覺,不過前後文也要注意一下,以免遇到一字多義的情況。

2.      Reference (代名詞題)

這題不需要腦袋,只要記得一個重點: 代名詞所代的東西,一定放在代名詞的前面。至於句子資訊偏多故意混淆視聽,小心即可。前後文看一下,也是可以立刻作答。

The new iPhone 6S is very expensive, it costs you nearly 30,000 NT.

3.      Rhetorical Purpose (用意題)

基本的文意推論題,沒有搞錯文章的意思基本上不會答錯。問法千篇一律,「請問你認為在第X段,作者提到XXX的用意為何?」看到這題,只要盯著螢幕標起來的那一段就好,差不多1分鐘可以搞定。

EX:

The author mentions the work of archaeologists in paragraph 3 in order to:

A.     support the idea that pottery was produced in large quantities by the Romans
B.      illustrate how hard it is for archaeologists to find complete pieces of Roman  pottery
C.      contrast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Roman urban areas with other sites in the Mediterranean
D.     explain why the quantities of pottery found vary significantly from one site to another

4.      Factual Information (選取資訊題)

此類題型需要稍微思考,不過也是建立在找出關鍵字的大前提之下。有點類似中文的閱讀測驗,考你文中所表達的含意。一般來說線索不會直接出現在文章內,而是需要稍微推敲。一般來說1.5分鐘做答差不多。

EX:

由於情傷,瑋哥選擇不再繼續待在台灣升學。在一個偶然且難得的機會之下,他到美國深造哲學。他期許自己,在未來的六年之內可以拿到博士學位,衣錦還鄉。

Q: 「在第三段中,為什麼瑋哥要出國?

A.      他希望可以拿到博士學位。
B.      在美國留學的機會很難得。
C.      他的女朋友拋棄了他。
D.     哲學一直都是他的興趣。

由此可見,答案通常不會在文章內明說,而是文章的改寫。在此,ABD雖然都涵蓋了文章的一些內容,可是並不是主要涵義。這些答案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從一定的文章根據發展而成的。另外,此類問題都是基於該段的內容,不考慮其他的段落。一個題組之中差不多會出個2~3題,基本上不會太棘手。

5.      Negative Factual Information (何者為非題)

「文章中探討了下列選項的範疇,除了?

佛心來了啊這種題目。有一個錯誤的選項,不就表示了其他三個選項都是正確的嗎?從一個題目可以得到三個文章的資訊,何樂而不為。只要依序看完4個選項,再回去看看段落中沒有提到哪一個選項,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基本上,看完選項再看段落,1.5分鐘可以完成。

EX:

「第六段中,文章提到了許多火力發電的特徵,除了:

A.      比水力發電晚了約一世紀。
B.      需要許多的勞動人口。
C.      對歐洲的工業發展有正向關係。
D.     力發電的效益比起水力發電加上風力發電還要高。

這時再回頭看看文章,發現這段是在敘述亞州的能源發電,因此答案選C。這就表示著ABD是事實,是文章的內容之一。之後繼續做題目時,這三點事實通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章喔。

6.      Inference (推論題)

最難搞的來了,推論題。需要了解文章的前因後果,也要知道題目的核心問題所在。此類題目難度不一,取決於題目和選項。1.53分鐘不等,還不一定會寫對。我在寫模擬考最容易閃神就是在這裡,分數也從這邊被扣掉居多。

我們做個假設,這篇文章是在說某位運動員的職業生涯。

第一段: 該運動員的菜鳥時期跌跌撞撞,不受母隊重視,打不出應有的成績。
第二段: 被球隊交易,在另一個球隊找到屬於他的一片天,也變成了王牌球星。
第三段: 如日中天之時受到傷勢所苦,被迫休養好一段時間。
第四段: 強勢付出,前幾場比賽表現優異,但最後仍因為舊傷復發繼續休養。
第五段: 二度復出,但數據不如以往,有老化的質疑聲浪。又受了新的傷,醫生
建議再度休養。
第六段: 休養時沉重的決定退休,明年是最後一季出賽。


我絕對沒說這是在說Kobe。

EX 1: 「根據前兩段,請選出最符合該運動員生涯前期的描述。」

A. 他表現不如預期。
B. 他立刻主宰了聯盟。
C. 交易是他運動生涯的轉捩點之一。

如果只看第一段,馬上會被 (A) 選項吸引。如果只看第二段,就會覺得 (B) 描述的沒有錯。斷章取義是這類型的題目的大忌,請務必要看完所有的內容,也因此相當的耗時。

EX 2: 「請根據文章,選出最正確的一個選項。」

A. 該運動員老化的質疑與傷勢有直接關係。
B. 雖然前期受傷勢所困,比賽數據仍十分傑出。
C. 可以推論出,該運動員受傷之後表現都會下滑。

有小機率會遇到這種鳥題,這時只能認了。我們稍微分析一下這題:

A. 老化是因為二度復出後,數據不如以往亮眼,而不是因為受傷。(明顯錯)
B. 二度復出後表現優異,只是持續不久,但未講清楚前期的確切時間。(有可能)
C. 復出後表現是好的,只是為期不長,不確定是否為題目所謂的下滑。(不算好)

三個選項都不是最好的解答,硬要說 (B) 也有可以挑剔的瑕疵。可是基於考試的宗旨是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就乖乖的選擇 (B) 吧。

7.      Sentence Simplification (句法分析題)

難,但是難的有技巧。總之,就是要你找出跟題目最接近的句子,亦或是最可以解釋題目的句子。基本上,技巧就是務必自己寫下你心目中的分析。再者,題幹中的關鍵字不可以漏掉。

EX:

Numerous seeming exceptions to this law have since been found, but they can usually be explained as cases in which the two species, even though competing for a major joint resource, did not really occupy exactly the same niche.

A.     Apparent exceptions to this law usually involves cases in which two species compete for the same major resource but occupy slightly different niches.

B.      Although it may appear that two species always have different niches, many exceptions show that specie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C.      Cases in which two species not only compete for a shared resource but also occupy similar niches are considered exceptions to this law.

D.     Cases in which the two species do not occupy that same niche yet still compete for the same resource are believed to be exceptions to this law.

我寫下的解析:
題目提到了某個理論的特例,就算是兩個競爭的物種(爭取同樣的食物來源),也不會擁有完全一樣的niche

寫到這邊就很明顯了,只有A最符合原意。而BCD雖然關鍵字都有,但稍微曲解了原文。

8.      Insert Text (插入題)

我其實滿喜歡寫這類型的題目的,感覺像是在玩遊戲。總之,就是把一個句子放在段落中,並保持文意通順。只有一個要點,合乎邏輯,念的最順就是答案。

EX:

「請把他非常餓,所以他到處跟同學借錢吃飯這句話放入以下的段落中。」

(A) 瑋哥是一個很小氣的人,他從來不分享任何東西給任何人。有一天,瑋哥在學校發現忘了帶錢包,因此沒錢吃午餐。 (B) 由於平常瑋哥的人緣並不好,沒有同學願意幫助他 (C) 。就這樣,他就沒吃到午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瑋哥就這樣從原本的88公斤瘦到了現在的72公斤。 (D) 這故事告訴了我們,對人小氣,人就自然的瘦了。

根據正常的邏輯,因為沒有錢吃午餐,所以瑋哥非常餓。也因為他試著到處借錢,才知道沒人願意幫助他。因此 (B) 是最合理的選項。

9.      Prose Summary (主旨題)

也算是難搞的一種題目,就是要你找出主旨(main idea)。如下圖所示,有六個選項可以選擇,其中三個會是你要找的答案。首先,先把六個選項看過一次,基本上會有12個可以直接刪去,錯的明顯的那種。接下來,把次要的(minor ideas)訊息刪掉。這些未必是錯誤的,可是當成文章的主旨是有點牽強。別忘了,題目要我們summarize,也就是找出文章的精華所在。
  


10.  Fill-In Table (填入題)

其實就是填填看而已,沒什麼大不了。再看文章的時候如果有讀到明顯的兩者互相比較,可以先留意可能會有這類的題目出現。




後記:

基本上,閱讀對台灣學生是佔優勢的。有一定的基礎之下2023分算是不難拿到的分數,至於25甚至27,乖乖的讀好國家地理雜誌再來挑戰,再怎麼說單字量也是閱讀很重要的一環。至於滿分30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啊,我在模擬考也只寫過330分,其他都在25~27打轉。


寫多了會發現「粗心」是影響分數很重要的一環,題目沒有要求這麼多,但你的腦子往往就會亂想,導致偏離了正確的思路。所以我個人是精神狀況100%的情況才會寫閱讀,疲勞的時候真的會有眼睛看過但進不了腦袋的情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